本期推出“党组(党委)书记谈党建话担当”系列第二十三期,敬请关注。
党建引领聚合力 农业发展多贡献
市农业农村局党组书记、局长
市农科院党委书记 杨 勇
新时代新担当,新蓝图新作为。市农业农村局始终坚持“抓党建促发展”理念,立足“农业多贡献”职责定位,以乡村振兴战略为统揽,以现代农业园区和美丽宜居乡村建设为抓手,大力实施“乡村振兴示范区建设、粮猪稳产保供、特色产业培育壮大、农村改革创新和万达开农业协同发展”五大工程,推动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奋力书写达州“三农”新篇章。
创新“四大举措” 夯基固本汇聚“三农”向心力
“链上”建支部,资源聚起来。按照区域相近、行业相同原则,建立茶叶、中药、苎麻等农业产业链支部,行业带头人担任支部书记,最大程度发挥人才、资金、技术和信息等资源效应。
“科技”强支撑,特色亮起来。紧扣“五大振兴”,推进每个县(市、区)1个“乡村振兴示范区”建设;实施“农产品品牌建设年活动”“138”工程,构建“1+9+N”品牌体系,加快推进“达字号”品牌;围绕“9+3”产业体系建设,壮大苎麻、肉牛、茶叶等特色产业。
“田间”勤服务,干群亲起来。深入开展机关作风建设,彻底整治干部只坐办公室、技术停留文件中、服务挂在嘴角边等问题,组建粮油、茶业、水果、经作、畜禽、水产等市级专家服务团队,深入田间地头、村落院坝开展技术指导服务。
“头雁”带群众,共同富起来。基层组织积极与万源蜀韵生态、梦源巴山实业和宣汉海平种植等新型经营主体合作,就地就近吸纳农民工近9万人次,累计发放农民工工资4.5亿余元。
力促“四大融合” 统领发展 激发“三农”内推力
党建与脱贫攻坚相融合。机关组织活动在贫困村开展,及时研判,因户施策,对症下药; 优秀人才在扶贫一线培育,选派1021名专业技术人员到贫困村担任驻村农技员,提供技术指导、政策宣讲等服务。
党建与集体产业相融合。建立村级集体经济项目库,实行“一村一策”,分类实施,村集体经济实体100%覆盖,农村基层党组织自我保障、服务群众、推动发展的能力显著增强。
党建与环境整治相融合。深入开展农村厕所革命、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和村庄清洁行动,倡导村(居)党员干部冲锋在前,形成党员带头、全民参与的工作格局。
党建与乡村治理相融合。充分发挥村(居)务监督委员会的作用,建立健全村(居)民民主议事、论证、听证等基层自治制度;支部牵头制定《村规民约》,推行“约法三章”;广泛开展“传家训、立家规、扬家风”、“诚信·守法·感恩”等教育活动,大力倡导公序良俗。
建立“四大机制” 严督实导 增添“三农”续航力
建立领导挂包机制。建立市领导挂包 “乡村振兴示范区”建设,推进各县(市、区)乡村全面振兴;同时成立苎麻、生猪、肉牛、茶叶和农产品品牌建设五个工作专班,分别由市领导任组长,协调推进各项工作。
建立工作清单机制。根据年初目标,列出重点工作、常规工作、创新工作“三张清单”,细化分解目标任务,局党组周统计、旬调度、月通报。
建立蹲点调研机制。局每个班子成员蹲点挂包一个县(市、区),重点围绕粮、猪、田、产业扶贫和乡村振兴重点,每月至少现场督导3天以上,随时掌握工作进度,确保各项措施在基层落地见效。
建立提醒约谈机制。强化市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职能职责,健全考核细则,对重点工作推进效果不佳的县(市、区),以市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名义书面提醒或组长约谈。
农业稳、天下安。市农业农村局将继续聚集主责主业,发扬“说了算、定了干、干就干成、干就干好”的工作作风,坚决扛稳粮食生产和生猪保供的重任,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齐心协力、真抓实干、共克时艰、跨越突破,努力为实现“两个定位”、争创全省经济副中心贡献“三农”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