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主页 > 特色专题 > 党建帮扶
我市全面推行农技员驻村帮扶“一二三四”工作法
编辑:admin  2018-12-16 17:09:18  来源:未知

我市认真贯彻落实省委关于干部驻村帮扶“五个一”决策部署,精选828名中、高级农技人员结对828个贫困村,全面推行了“一二三四”工作法,扎实开展“一对一”技术扶贫,加快培育贫困村增产增收产业,逐步增强贫困村“造血”功能及自我发展能力,预计今年助农增收18%以上。

一、“一个规划”勾蓝图

828名驻村农技员协同工作组、乡党委和政府、村支两委,结合当地土壤气侯、传统产业等特点,按照“宜农则农、宜牧则牧、宜渔则渔”原则,编制切合实际的农业产业扶贫规划,产业扶贫工作避免盲目性、随意性,并上报市农业局审查、备案。

二、两个优先寻突破

产业发展必须要有主体和主导产业两个支撑。一是在扶贫村指导培育一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解决产业发展主体缺失问题。目前,贫困村已培育农业合作社125个、家庭农场241个、种养大户12584户。二是在贫困村发展适合当地需求的主导品种(核桃、青脆李、雪花梨、蜀宣花牛、板角山羊等),加快推进828个贫困村形成一村一个主导产业发展格局。在中央和省级项目资金的立项安排上向贫困村倾斜,目前贫困村项目覆盖率达20%,已投入项目资金2580万元,解决贫困农户缺少资金、技术、管理和抗御市场风险难题。

三、“三项制度”强管理

一是实行“双报告、双考核”制度。驻村农技员离开原单位要向单位主要领导书面报告,到达贫困村要向村党支部书面报告;年度考核时除原单位考核外,贫困村党支部需出具考核书面意见。农业科技人员到村开展技术指导每人每年不低于2个月,关键农事农时节点必须进村指导。二是实行“换人不撤人”制度。按照“贫困村不摘帽、贫困户不脱贫,技术帮扶人员不撤出”原则确保驻村农技员保持相对稳定,如因工作岗位调整变动,坚持换人不撤人,及时调整补充新的农业技术人员入贫困村。三是强化督查制度。把农业科技人员技术扶贫工作纳入对各县(市、区)农业(畜牧)局农业产业扶贫工作考核中。今年采取电话抽查、实地检查等方式对农业科技人员技术扶贫到位和履职情况进行了2次督查,并及时整改。

四、“四种”模式授农技

一是蹲点现场教授。驻村农技员通过贫困村产业基地做给群众看、教会群众干,驻村帮扶以来,全市开展进村农业技术培训3.73万次,入户培训贫困户10万余人次,发放技术资料4.2万份,成功培育农业科技示范户3500户。二是开展集中培训。围绕“现代农业发展模式、机制、链条延伸”等内容开展培训,市级举办新型主体培训班培训新型主体、乡村干部和技术骨干1800余人次,乡、村级培训为贫困户开展技术培训1.3万场次人数达34万余人次。三是开通农技“110”热线。已接受热线咨询1300余次。四是创建农技知识交流微信群。利用该群提供农科信息、交流帮扶心得,即时解决贫困群众生产技术难题,帮助其提高科技发展能力。


(本文阅读: 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