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国家实施精准扶贫的相关要求,省上已确认我市的贫困村有828个,为进一步做好我市对口定点扶贫工作,市委、市政府决定开展新一轮(2015—2020年)市领导对口联系、市直部门(单位)定点帮扶贫困村的相关工作。其中,市上重点帮扶贫困村60个,其他的贫困村由各县(市、区)安排帮扶,并选派优秀驻村帮扶干部,做到驻村帮扶工作全覆盖。
一、工作部署到位,注重“实”。市委、市政府专门成立扶贫工作协调小组和办公室,多次召开协调小组会议,实地走访贫困村核实,因村定位,出台了《达州市机关干部驻村帮扶工作方案》、《进一步做好干部驻村帮扶工作的通知》,形成了对驻村干部工作的指导、监督、管理和服务等机制,保证驻村干部的稳定性和制度化。
二、目标任务到位,注重“炼”。按照精准帮扶的要求,当前首要抓好驻村帮扶干部的选派工作,把开展驻村工作与培养年轻干部结合起来,针对帮扶村的基础条件、产业发展等基本情况,因村定人,各帮扶单位择优选派1名政治素质好、业务能力强、热爱农村工作的后备干部和业务骨干,组成3-4人的帮扶工作组,统一派驻,统一管理,统一考核,实现干部驻村全覆盖;并适时编入驻点村党支部的一个党小组,参加驻点村党组织活动。每批次派驻时间原则上不少于2年,主要领导每年到帮扶点调研指导不少于3次;并通过“达州市万名干部直接联系服务群众双向互动网络平台”公开承诺亮诺,主动接受监督,引导驻村干部真正下沉到村、扶持到户,扎实开展相关工作,确保贫困村、贫困户脱贫目标实现,贫困村不脱贫、扶贫对象不达标,工作组不撤出。
三、宣传氛围到位,注重“广”。驻村帮扶工作是践行党的群众路线、改进机关作风、培养锻炼干部的具体实践;是坚持深入基层服务基层、“走基层”活动常态化持久化的制度保障。我市通过各主流媒体,网络媒体,大力宣传推动 “13项到村到户”等精准扶贫措施落地落实目标,动员和组织整个机关及系统的力量,争取各方面支持,促进联系点整体上尽快改变贫困面貌。党员领导干部和机关党员干部以“结穷亲”、“连对子”等多种方式,深入帮扶点,体察民情,帮助解决困难和问题,做到机关干部全员参与和联系点贫困户结对帮扶两个全覆盖,确保市政府重大决策部署落实见效。
四、奖惩机制到位,注重“严”。 本轮下派驻村帮扶干部每月要在贫困村工作不少于22天,明确了对重点帮扶的60个贫困村所派出的工作组,由市财政向帮扶村补助工作经费2万元;驻村干部个人由党委、政府组织相关部门对驻村干部的工作情况进行定期、不定期的明查暗访和督促检查,每半年采取考核确认出勤天数,核发每人每天80元补助标准,交通费按相关规定在原单位报销;把驻驻村干部档案、驻村帮扶工作日志、年度工作总结,作为重要考核依据纳入考核,对驻村干部考核优秀的,组织人事部门要加大培养使用力度,可优先列入后备干部或予以优先提拔;对驻村期间不履职尽责,考核不合格的要责成选送单位限期整改、及时调整换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