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主页 > 专题四 > 扶贫故事
大青山上察社情 田间檐下知民生
编辑:admin  2019-04-29 11:35:25  来源:未知

大青山上察社情 田间檐下知民生

——金蝉村一社调研帮扶工作侧记

帮扶工作启动以来,工作组始终把走访调研放在突出位置,坚持深入基层摸实情,贴近群众听民声。通过一周多时间的实地调查研究,我们基本掌握了金蝉村一社的交通水利设施现状和村民生产生活等情况,对当地发展滞后、村民贫困等原因有了初步认识。

一是交通不畅。金蝉村一社位于距离乡政府约6.5公里的大青山上,与三板乡隔山相望。除了地理位置相对偏远、地势较高,全社的道路还均是坑洼不平的土路——“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脚泥,这与交界的三板乡硬化水泥道形成了鲜明对比。由于山高路远交通差,不仅使得村民出行很不方便,更导致生产经营成本平均高出邻近村镇10%左右——原料上山要加价,产品下山利润薄,这无疑加大了脱贫解困的难度。

二是用水困难。一社虽然耕地仅有100余亩,土质却较好,连片面积也较大,适宜耕种。但就是缺水,很多时候真是看天吃饭,无法充分发挥这些好地的作用。村社干部的一番介绍直指用水难题。沿着蜿蜒的山路,工作组一路看到村民的田地农房散布在海拔600-800余米的区域间,而每隔几层山坡就有一个直径5米左右的蓄水池,当地人畜用水基本就靠里面积攒的山泉或雨水,而农田用水更多就只能靠天气,遇上旱季,减收几乎不可避免,这对本就指望庄稼过活的群众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

三是劳动人口少、贫困人口多。全社47户共140人,17岁以下的25人,60岁以上的26人,另有建档贫困户15户计41人。很多人家里只有年迈的老人和读书的小孩,看不到留下来劳动创业的年轻人,仅仅依靠老人劳作,是旧贫难解、新困不断。其中,工作组走访的一户低保户洪长明,因家庭贫困至今未婚,只得抱养了一个女孩。原来住在大青山顶的茅草房中,因“5.12”汶川大地震倒塌,由国家援建才搬进了如今的砖房。虽然换了房子,但是里子仍然单薄:家里除了一个电饭煲就没有像样的电器,二楼还是用几块旧层板隔出来的。驻村干部在和他的交谈中了解到,他以前也不仅靠种地,而是发展过水果种植。虽然这里土质好,长出来的水果也口感不错,但是因为道路原因导致运输成本高,依然无法实现增收。现在,他家计划修建养牛场,但同样面临着资金短缺、用水困难、交通不便等问题,而这也正是制约所有一社村民发家致富的共同难题。

     针对走访调研所掌握的情况,工作组作了认真分析总结,并迅速行动:1、驻村干部会同村社干部现场办公,在一社的沁水湾实地勘察新建一口蓄水井,在伙食团(小地名)扩建山坪塘。目前基本确定了水井选址规格和山坪塘大小,渠县对口帮扶单位援建资金也已经到位,后期将加快落实施工,进一步保障人畜饮水安全;2、目前省上拨发了专项资金用于村道升级改造工程,但具体分摊到一社只能先拓宽硬化入社的800米土路,离发展需求和群众期盼仍有不小的差距。工作组将及时向对口帮扶部门单位汇报情况,加大向上争取力度,争取更多扶持资金用于村道改造升级;3、因地制宜,帮助协调引进项目并争取帮扶资金,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带动村民增收脱贫。


(本文阅读: 次)


川公网安备 51170202000254号 蜀ICP备19006585号-1

本站支持IPv6访问